WYSIWYG 的自我催眠

05 Sep 2016 , 450 words

写文章写代码做设计等创作活动,有个共同点就是动手之前的部分往往决定了成品的档次。

动手之前的思考是很消耗能量的大脑活动,因此是痛苦的。而一旦开始动手,眼前变化的屏幕会给予大脑一个接一个的即时反馈,催生满足感。因此「闷头做」是一个很容易陷入的怪圈,往往是闷头越久思路越狭隘却不自知。

最可怕的是,这种创作初期的懒惰几乎必然会导致成品质量低下,需要一改再改。等做了几轮无用功之后,创作者可能还被自己打磨细节的匠心给感动了。

从这个角度说,「所见即所得」这种电子设备上常见的创作方式,是需要带着点警惕心去用的。

前阵子 Ian 聊起自己认识的一个奶奶辈编程大神,每次写代码之前都要各种写写画画,甚至玩两把扫雷这种休闲小游戏,然后一气呵成一大段高质量的代码。Ian 问她这是什么神奇的功力,老奶奶说自己学编程时候还是大型机的年代,有时编译个程序要好几个小时。所以那时候写程序是要尽可能思虑周全的,因为改动成本高。同时等待编译的时间里无所事事,只能对后边要写的程序翻来覆去的琢磨。

我觉得这事儿本身就挺 elegant。